单元测试到底值不值得写?

猿友 2020-08-04 11:10:35 浏览数 (3507)
反馈

作为一名程序员,单元测试应该听过,但是很多同学没有用的过,可能是对单元测试有一些误解,例如:

  • 写单元测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,我每天写产品代码都要加班,哪来时间写测试;

  • 写单元测试收益不大,还不是一样有bug;

  • 写单元测试有负担,改产品代码的结构,还得去改测试代码。

先尝试解答这几个问题。

写单元测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,这点描述其实不准确。准确地说,写单元测试需要花费更多「写代码的时间」,这点没什么可说的,毕竟要多写一些测试代码。但一个程序员,做一个需求的时候,花在纯写代码的时间其实不多。你得理以前代码的逻辑,设计类和方法,然后才是写代码,写完了再手动测试,可能有bug还要去debug,再修复,再测试。「真正写代码的时间,其实是很少的」。使用单元测试虽然可能占用了更多写代码的时间,但它可以帮你缩短其它时间,「会让你做这个需求花费的总时间更少」。

写单元测试会有bug吗?当然可能有了,我们是无法做到真正的bug free的,但是单元测试写好了,可以显著减小bug的数量。因为写单元测试发现bug的成本是非常低的,它可以在开发阶段就发现bug,而且可以测试很多边界的条件。但如果你「对需求和业务的认知本来都是有误」的,这是单元测试解决不了的,自然会产生bug。话说回来,写单元测试的收益远不止发现bug这么简单,它还具有「代码文档」的功能,以及「重构的安全网」存在。甚至它还可以帮你「理需求」,「设计代码」。

改产品代码需要维护对应的测试代码,这确实是带来了额外的成本。不过借助编辑器的「重构功能」,可以比较方便地批量修改需要修改的地方,其实代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。而且重构后,再跑一遍单元测试,看哪些挂掉了,可以double-check你改的产品代码有没有问题。如果我们把单元测试当成是「产品代码的文档」来看,大概就更能够接受这个维护的成本了。

为什么需要单元测试?

前面提到,单元测试有很多功能。个人觉得单元测试最大的作用是“代码文档”和“重构安全网”。毕竟软件开发的漫长过程中,总少不了修修改改。如果没有足够的测试,改一段代码就像是在排地雷,改完后心里也总是打鼓,上线前需要先默默拜个神,生怕触发了什么bug

但如果有足够的测试(不只是单元测试),改完代码后可以跑一遍测试,看哪些挂掉了,是不是自己的改动导致的,该怎么修好测试。这样心里就有底气多了。

要知道,代码写出来是给人看的。而测试比产品代码更友好,因为它简单,直白,站在使用者的视角来描述,所以如果想要了解一段产品代码具有什么功能,看它的单元测试会更直观,更舒服。

很多团队会做测试,但绝大多数测试的工作是在开发后,由专门的测试同学去负责端到端的测试或者API测试。其实端到端的测试成本是非常大的,尤其是对于某些边界条件,构造数据和场景是非常麻烦的。而且一旦发现了bug,再去沟通,修改,提交,部署,需要花费很多时间。

而单元测试最大的优势就是“成本低”,想要测试产品代码的每个分支都比较容易,而且单元测试一般是开发同学自己写,可以用最小的时间发现bug,用最低的成本修改bug

什么是单元测试?

测试金字塔

并不是所有测试都是单元测试,测试其实分成很多种。业界比较广泛传播的“测试金字塔”描述了它们的区别和关系:

测试金字塔

从测试金字塔模型来看,越在底层的测试,覆盖面应该更广,成本更低。单元测试处于测试金字塔的最低端,是整个测试金字塔的基础。

当然了,测试金字塔并不一定只有三层,中间可能会有其它的测试,比如“契约测试”等。

单元测试的特点

单元测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“单元”(Unit),足够小,足够快,无依赖。单元测试只测你想测的那部分产品代码的逻辑,一个单元测试应该只测一个简单的业务逻辑。一般来说,运行一个单元测试是很快的,基本上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。如果有依赖的类,可以mock其他类,消除外部依赖。

什么不是单元测试?

很多同学容易将其他测试与单元测试搞混,最常见的是会启动Spring上下文的集成测试。比如使用@SpringBootTest注解可以启动Spring上下文,这可以测试依赖是否正常注入等Spring的功能,但运行一次需要耗费很多时间(因为要启动Spring上下文),也并不是真正的“单元测试”,因为它依赖了Spring框架。

如何写单元测试

那具体如何写单元测试呢?我们业界有一个叫做「TDD」(测试驱动开发)的方法论。TDD的核心在于“驱动”二字,它的理念是从测试视角出发,通过测试驱动出来产品代码。而在测试金字塔中,单元测试与开发人员最息息相关,所以这里的“测试”一般是指的单元测试。

TDD大概分这几个步骤:

  1. 理清需求

  1. 设计类和方法的出参和入参

  1. 写测试代码

  1. 驱动出产品代码

  1. 重构,循环3-5步。

首先要理清楚需求,因为只有理清楚了需求,才能保证我们使用TDD驱动出来的代码是跟业务期望的一致的。然后第二步是设计类和方法的过程,也称为Task List。这一步可以设计好类与类之间的关系,方法的出参和入参。其实不使用TDD也会有前面这两个步骤,只不过使用TDD的话,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从业务视角出发,先把该设计的东西都设计好,避免直接上手写代码,写到一半的时候觉得不对,再去改。

3-5步其实是一个循环的过程。因为刚开始写代码可能并没有太注意代码的格式、风格、性能,一气呵成写得比较快,让测试通过。等测试通过后,可以回过头来重构一下之前写的代码,重构后再跑一遍所有的单元测试,看是否有挂掉的单元测试,以此来检测重构是否对期望的输入输出有影响。

单元测试的结构

一个完整的单元测试,应该分为4个部分:

  1. 声明和参数

  1. 准备入参和mock

  1. 调用产品代码

  1. 验证,也叫断言

Java来说,单元测试框架有几个,最流行的应该是JUnitTestNG。笔者使用JUnit多一点,JUnit使用@Test注解在方法上来声明一个测试。JUnit最新版本是JUnit 5JUnit 5相较于上一个版本,在参数化测试方面做了很多改进,这样我们就不用写很多个高度相似的测试方法了(关于JUnit 5参数化测试,大家可以查看官方文档,也有对应的中文翻译,很方便阅读)。

一般来说,方法名需要尽可能可读,它可能比较长,但能够清晰地表述这个测试的意图,比如:

@Test void shouldReturn5WhenCalculateSumGiven2And3() {}


@Test
void should_return_5_when_calculate_sum_given_2_and_3() {}

具体使用驼峰命名法还是下划线,根据自己团队的规范来就好,尽量所有测试风格保持一致。(个人更喜欢下划线~)

入参一般是基本类型或者POJO对象,有些参数可以抽成变量,后面在验证阶段可能用得上。

如果产品代码有外部依赖,就需要用mock来消除外部依赖。常见的Mock框架有EasyMock、「Mockito」等,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各个mock框架的区别,选择一个合适的。

很多同学刚开始写单元测试的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需要mock,觉得mock比较麻烦,甚至有点多此一举的感觉。其实不然,mock的意义在于,你「可以保证你的测试只测试了你要测的那部分代码」。这样如果测试不通过,你就可以知道一定是要测的那个方法有问题,不可能是外部依赖的问题,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“单元”化,才能保证每个测试足够小,足够纯粹。

准备好入参和mock后,会显式地调用一下要测的那个方法,这个一般只有简单的一行。

最后是验证,验证分为好几种,最常用的是验证出参是符合自己期望的。也有时候会验证异常等边界情况。JUnit等测试框架基本上自己带了验证的功能,但API都比较简单,个人感觉不是特别好用,推荐使用「AssertJ」,功能强大,API用起来也比较舒服。

举个例子吧:

@Test void shouldReturnUserWithOrgInfoWhenLoginWithUserId() { String userId = "userId"; String orgId = "orgId"; User user = UserFactory.getUser(userId); Org org = OrgFactory.getOrg(orgId); given(orgService.getOrgById(orgId)).willReturn(org);

    
    UserInfo userInfo = userService.login(userId);

    
    assertEquals(org, userInfo.getOrg());
}

单元测试常见问题

下面聊一聊单元测试常见的一些问题。

先写测试还是先写产品代码?

都可以。虽然有一种说法是TDD推荐的是先写测试,再写实现。但很多刚开始写单元测试的同学并不习惯这种方式。先写测试有一个好处,可以让你在设计代码的时候从业务视角去思考,而不是代码实现视角。大家可以尝试先写测试再写实现,体会一下这种感觉。

写单元测试需要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?

这个其实在文章开篇已经讨论过了。写单元测试确实会花费更多的“写代码”的时间,但是总的来说,它可以缩短整个需求开发周期的时间。所以写单元测试完全是一笔“划算的生意”。

什么代码最需要单元测试?

不自信的代码,逻辑复杂的代码,重要的代码。比如工具类、三层架构的Service层、DDD的聚合根和领域服务等,这些都应该写足够的单元测试。

入参对象构造太麻烦?

构造一个合适的入参对象比较麻烦,尤其是有些对象有非常多的参数,如果每个测试都要去从头构造的话,会让测试代码变得非常臃肿,可读性变差。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工厂类来批量生产对象。这个工厂类放在测试目录下,并不会对生产代码造成影响。前面的例子里面,UserFactory就是一个User对象的工厂类。

返回值为void测什么?

返回值为void,说明方法没有出参,那方法内部必然有一些行为,它可能是「改变了内部属性的值」,也可能是「调用了某个外部类的方法」。

如果是改变内部的某个值,那可以通过对象的get参数来断言。这在使用DDD后的领域模型是一个问题,因为有可能本来产品代码不需要暴露出get方法的,但由于测试需要,暴露出了内部属性的get方法。虽然使用反射也可以拿到内部属性的值,但没有太大必要。权衡利弊,还是暴露领域模型的get方法好一点。

如果是调用某个外部的方法,可以用verify来验证是否调用了某个方法,可以用capture验证调用其它方法的入参。这样也可以验证产品代码是否如自己预期的设计在工作。

static方法如何mock?

static方法不好mock,需要用特殊的mock框架。比如PowerMockJMockit。一般来说,Utils类的方法很多是static的,我们用得很多的时间类LocalDateTime,获取当前时间,也是static的。这个时候需要用专门的mock框架来mock一下。

多线程如何测试?

多线程也不好测试。如果程序简单,可以用「睡眠」或者CountDownLatch等多线程工具类来辅助测试,等所有线程跑完,再统一验证。

如果程序相对复杂,需要使用专门的多线程测试框架,比如tempus-fugitThread WeaverMultithreadedTC、以及OpenJDKjcstress项目等。

关于具体的框架如何使用,以后有时间可以写一篇常用的注解的介绍。其实官方文档里面都有写,大家照着官网写几个例子就会了。比较推荐的基础套餐是junit 5 + mockito + assertj。关于static方法和多线程测试框架,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再去了解也行。

想了解更多测试的看一下相关教程:

软件测试:https://www.w3cschool.cn/software_testing/

文章参考来源:www.toutiao.com/a6856755990545891848/

0 人点赞